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寧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直有關單位:
《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組織實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27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
互花米草被列為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影響近海生態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為盡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維護我省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安全,打造美麗生態岸線景觀,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一年明顯見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復、長期加強管護”總體目標和“全民動員、方法對路、科學除治、后期管護、生態提升”的工作要求,堅持屬地為主、生態優先、系統治理、防治統籌、精準施策的原則,對全省現有136620畝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復、提升及后期管護進行統籌安排,分區域、分年度開展除治攻堅行動(相關設區市分年度任務詳見附件1)。
到2022年底,全省除治互花米草87612畝,占比64%,其中:寧德市39675畝、福州市18782畝、泉州市19061畝、漳州市7738畝、廈門市1800畝、莆田市556畝,實現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市及全省自然保護地內的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
到2023年9月底,除治剩余的互花米草49008畝,占比36%,其中:寧德市35923畝、福州市13085畝,全省基本完成現有互花米草除治,新增的及時除治。
到2024年底,除治后的灘涂基本得到科學修復(其中20%采取種植鄉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除治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生態功能持續恢復,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
二、主要任務
(一)統籌推進,科學除治
1.實行聯動除治。實行區域協同聯動除治、重點灣區一體化除治,做到行動一致、標準一致、時間安排一致。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除治由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同一設區市內跨縣(市、區)行政區域的由所在設區市人民政府協調組織實施,跨設區市行政區域的由省級專班協調組織實施。省直有關部門要經常性督促指導相關設區市開展除治工作,各地要加強溝通協調、相互借鑒、共享信息,切實提升除治效能。
2.細化落實任務。各地要根據互花米草的分布區域、面積大小、危害程度、擴散趨勢等,細化落實轄區內互花米草除治年度任務,制定除治攻堅行動實施措施和路線圖,將轄區內互花米草現狀圖斑落地上圖,建立互花米草除治斑塊清單,逐一明確除治斑塊的具體位置、范圍、面積、除治措施、完成時限和相關責任人,實行清單化管理,確保責任落實到地到時、到崗到人。
3.選擇科學方法。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因地制宜選擇科學的除治方法,依法依規開展除治工作,確保不形成化學污染,不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對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鼓勵采取刈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進行除治;對零星分布或紅樹林內散生的互花米草,鼓勵采取人工挖(拔)除。省林業局要組織編制互花米草除治、生態修復、生態提升技術指南,加強技術指導;各地要認真掌握技術要領,嚴格執行技術規范,確保除治成效。
4.合理組織施工。根據當地互花米草生物學特性、生長規律、海洋洋流流向和沿海季風風向,準確把握除治時機,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順序,提高除治效率。合理組織施工力量,精準測算工作量,統籌考慮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技術力量、天氣狀況等因素,科學倒排工期,督促施工單位合理調配施工設備和隊伍,在確保安全、質量和環保的前提下,優化現場施工安排,加大施工面,多開施工點,搶時間、趕進度,全力加快除治。密切關注高溫、臺風、潮汐、強降雨等影響,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施工作業安全。
5.加強科技支撐。組織開展互花米草綠色防治技術、生物替代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攻關、環境評估,對符合條件的互花米草防治技術研究列入省科技項目給予支持,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開展防治決策咨詢、業務指導,充分發揮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等科研院校作用,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科技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因地制宜,分類修復
1.統籌制定修復方案。各地要銜接“三區三線”、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等,根據不同生態功能分區,科學統籌制定修復方案。對自然保護地,要考慮主要保護對象和核心景觀保護需求,推廣閩江河口生態修復模式,采用保護優先、適度干預的措施,重點做好漳江口、閩江河口、泉州灣、九龍江口、福清興化灣等自然保護地的生態修復;對航道、港口碼頭港池水域,要按照通航和經營要求,采用人工疏浚、保證生產的措施;對其他區域,要根據資源稟賦,采用生態修復、適度留白的措施。加強除治后灘涂用途管制,從嚴管控新增養殖,除治后的灘涂要因地制宜采用種植鄉土植物進行人工修復或自然恢復等措施,恢復灘涂自然狀態,提升濕地功能。積極探索以增強氣候韌性和增加藍色碳匯為導向的海洋生態修復新模式。
2.合理確定修復方式。根據潮間帶基質特點,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灘則灘”的原則,確定除治后灘涂的修復方式。學習借鑒閩江河口、羅源北山、泉州灣等地的成功做法,對適宜開展植被修復的除治區,通過多種秋茄、桐花樹、蘆葦、短葉茳芏、南方堿蓬等鄉土植物,構建以紅樹植物或鹽沼植物為主體的、具有區域特色的濕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復合植被防護體系;對不宜開展植被修復的除治區,保留光灘進行自然恢復。
3.科學選擇修復植物。參考除治區歷史狀態或周邊自然狀況相似的原生生態系統,根據灘涂底質、潮位、鹽度、水文及其他自然條件,選擇紅樹植物或鹽沼植物。紅樹植物可選擇秋茄、桐花樹、白骨壤、木欖、老鼠簕等,其中秋茄適宜在全省中高潮位灘涂種植,桐花樹和白骨壤適宜在福清灣以南的中低潮位灘涂種植,木欖適宜在九龍江口以南高潮位灘涂種植,老鼠簕適宜在九龍江口以南中高潮位灘涂種植。鹽沼植物可選擇蘆葦、短葉茳芏、南方堿蓬、海馬齒、海三棱藨草、海雀稗、鹽地鼠尾粟等,其中短葉茳芏耐鹽能力較差,適宜在河口低鹽區灘涂種植;海三棱藨草適宜在中低潮位灘涂種植,其他鹽沼植物適宜在高潮帶上緣灘涂種植。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突出重點,生態提升
1.結合生態修復進行提升。根據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布局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規劃,新建、優化整合一批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城市濱海公園。在保證主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根據沿海岸線的基質狀況,優化海岸帶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對開展植被修復的除治區,統籌修復和提升,合理進行景觀配置,實施濕地保育、棲息地改造,營造生態岸灘,豐富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提升岸線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
2.實施工程項目帶動提升。以城鄉毗鄰海灣海灘為重點,依照鄉村振興、美麗海灣等建設規劃和本地區相關規劃,在閩江、木蘭溪等“六江兩溪”入??诤椭匾?、海島等區域,謀劃實施一批“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海岸帶保護修復、濱海濕地修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生態環境提升項目,提升濱海生態環境和生態功能,打造美麗自然的生態岸線,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
3.依托優質資源開展提升。借鑒廈門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羅源北山紅樹林海岸公園、霞浦全國最美灘涂等做法,每個設區市選取一批靠近城鎮村莊、交通便利、自然基礎條件好、景觀資源品質高的區域,通過科學配置紅樹林等濱海植物,進一步提升灘涂、水系、巖礁等濱海濕地景觀效果,配套建設康養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棧道步道、觀鳥屋、觀景平臺等服務設施,形成示范片。深入挖掘濱海濕地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動,提升旅游品位,傳播生態理念,實現生態惠民。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文旅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動態監測,長效管護
1.加強監測預警。構建天空地一體協同的監測網絡,及時發現報告、迅速開展除治,做到“早發現、早除治”。省直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督促指導各地加強相關區域的監測。綜合運用遙感影像、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和地面巡護等措施,開展互花米草動態監測,及時掌握互花米草除治任務進度和成效、發現除治殘留和新入侵擴散的增量動態。結合國土資源和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年度監測,完善全省互花米草信息數據庫,建立信息共享和增量風險預警機制。
2.強化專業管護。要“斬草除根”,防止“死灰復燃”,針對互花米草根莖難以有效清除的問題,通過合同約定等方式,確定除治實施單位持續做好后續跟蹤,落實延伸管護責任,及時清除遺留根莖復萌的植株,并嚴格實行效果評估和驗收,鞏固除治成效成果。
3.完善日常巡護。各地要建立健全灘涂管護長效機制,對發現復發或新入侵的互花米草植株,及時予以清除,持續有效遏制增量。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要建立完善日常巡護制度,及時清除復發和再入侵的互花米草。港航管理部門要將航道、港口碼頭港池水域的互花米草納入日常巡查任務,結合航道、碼頭港池水域清淤等日常維護措施進行定期清除。其余區域也要實行網格化管理,組織專業隊伍、聘用專管員等開展日常巡查并及時清除,做到全覆蓋、無盲區。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海洋漁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專班專責推進。省級建立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發改、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旅、林業、海洋漁業等有關部門及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分管負責同志參加的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專班,統籌協調除治相關工作(詳見附件2)。工作專班設在省林業局,負責督促相關設區市落實工作部署,在除治攻堅期間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工作機制,及時分析研判攻堅行動的動態形勢。各相關市、縣(區)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工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分析調度和督促指導,確保任務措施落細落地,其中任務重的設區市及其沿??h(市、區)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要在每月28日前將除治、修復和提升情況報省林業局,在每年年底全面組織自查并于12月10日前將自查結果報省林業局,由省林業局組織省直有關部門進行核查并將結果報省政府。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發改委、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旅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壓緊壓實責任。各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要落實互花米草除治主體責任,加大會商、協調、推動、督辦、檢查力度,按照除治圖斑清單,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真正做到責任清、任務明、措施實、效果佳,確保按期完成除治目標任務;要加強除治質量監控,建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工作機制,對進度偏慢的地方,要具體分析、找準癥結、及時整改,對于需要省級專班協調解決的問題,要及早報告。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部署要求和職責分工,將除治攻堅工作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林長制等考核內容,加強跟蹤管理、督促指導,加強配合協作、會商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抓好互花米草除治、監測、生態修復和提升等工作。對除治攻堅行動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的,優先給予項目支持;對措施不力、進度滯后的,通過工作提醒函、約談等方式督促責任落實,并在年度政府部門督查考核結果中予以通報。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發改委、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旅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要素保障。按照事權劃分原則,互花米草除治、修復費用原則上由各級財政分級承擔,省級以上財政補助總額按除治1500元/畝,生態修復2250元/畝(種植紅樹植物)、1500元/畝(種植其他鹽沼植物)控制,對市縣補助比例參照省政府批準的對市縣支付補助分檔政策執行,不足部分由市、縣(區)承擔(以上各項補助不含廈門市);生態提升、后期管護以市、縣(區)財政投入為主,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相關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加強資金籌措,將除治攻堅所需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除治攻堅提供資金保障;省直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相關資金支持。要強化種苗保障,提前做好紅樹植物等苗木需求測算,加強供需對接,漳州、泉州等市要加大鄉土紅樹植物等容器苗培育,增加苗木供應儲備。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財政廳、發改委、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防控廉政風險。要強化項目資金管理,嚴格落實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要求,確保??顚S?。要嚴格決策程序,按照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相關規定執行,防止廉政風險,確保除治工作順利實施。要強化監督檢查驗收,加強資金撥付和使用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規范、有效。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注重全民動員。相關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除治互花米草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重大任務,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各地要積極采取以工代賑、就近招工等方式,組織動員農村勞動力參與除治、修復、生態提升及后期管護等工作,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要綜合運用電視、報刊、新媒體等載體,廣泛宣傳互花米草的危害性和維護濕地生態安全的重要性,及時宣傳報道除治攻堅工作進展和成效,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周邊城鄉居民和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積極參與除治攻堅,營造“廣泛發動、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對各地在除治攻堅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及時總結推廣,促進交流互鑒,形成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良好效應。
責任單位:沿海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林業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旅廳、海洋漁業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環球廣場28樓
電話:0591-83571287郵箱:fjshbgs@163.com
小程序二維碼
公眾號二維碼
Copyright ?2019 福建省環境保護股份公司